不采、不买、不吃、不做“菇勇者”!

新黄河记者:苏珊

又到蘑菇生长旺盛季,山林、草地里,各类菌菇次第冒出,不少野生菌爱好者翘首以盼。疾控小卫士在此提醒:别以为自己是“天选试吃员”,每年因好奇尝鲜送医的案例一抓一大把!以下“防毒秘籍”,建议仔细阅读并转发给“相亲相爱的一家人”群,保命要紧!

毒蘑菇:主打一个“扮猪吃老虎”

别被蘑菇的“颜值”骗了!很多毒蘑菇堪称“演技派”:

致命鹅膏(又称白毒伞)

白白净净像朵小莲花,却藏着“肝肾杀手”毒素,误食一口,ICU都得加急床位。

外形识别:致命鹅膏的主要外形特征为“戴帽(菌盖)、系裙(菌环,易脱落)、穿靴(菌托)”,需要注意的是,致命鹅膏的菌环极易脱落,在识别过程中需留意。

毒蝇伞(又称毒蝇鹅膏菌)

红伞白点儿超吸睛,吃完直接体验“致幻套餐”——轻则头晕呕吐,重则昏迷不醒。

外形识别:红帽白点,像一只“蘑菇瓢虫”,白色颗粒状鳞片会脱落,因此成熟后仅为单一的红色。菌柄白色,其上端有菌环着生。

铅绿褶菇(又称大青褶伞)

和菜市场平菇长得像双胞胎,但一口下去,上吐下泻直接脱水!

外形识别:在幼小阶段,铅绿褶菇的菌盖是白色半球形,随着成熟逐渐展开成伞形,表面覆盖着暗褐色的鳞片。菌褶初为白色,成熟后为青褐色或淡青绿色。

亚稀褶黑菇(又称毒黑菇、火炭菇)

形态平平无奇,却携带着能溶解横纹肌的剧毒!稍有延误,就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,性命难保!

外形识别:菌盖表面呈灰白色、浅灰色至灰褐色或灰黑色,中部下凹呈漏斗状,边缘无沟纹。菌肉和菌褶均为白色,受伤后易变红色。

蘑菇中毒不只有胃肠症状

有以下反应看看是不是中招了

毒蘑菇种类多,毒素成分也较复杂。主要毒物类型有胃肠毒素、神经毒素、溶血毒素、原浆毒素、肝毒素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,根据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,大致分为以下四型,各型间可相互重叠。

01胃肠型

潜伏期0.5~6小时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剧烈腹泻,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,继发脱水、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。

02神经精神型

潜伏期1~6小时。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,如多汗、流涎、流泪、瞳孔缩小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脉搏缓慢等。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、幻觉、惊厥、抽搐、昏迷、呼吸抑制等表现,个别病例因此而死亡。部分中毒者可有周围神经炎表现。

03溶血型

潜伏期6~12小时。除胃肠道症状外,有溶血性贫血、黄疸、血红蛋白尿、肝脾肿大等,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。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,皮肤紫癜,甚至呕血或便血等。

04急性肝损型

潜伏期6~48小时,以中毒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,肝肿大、黄疸、转氨酶升高,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,常并发DIC、肝性脑病。还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、中毒性脑病或肾损害等,导致相关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。

菇勇者退退退!这些“经验”都是坑

别相信这些“土方法”!

-“颜色鲜艳才有毒”?

✘致命鹅膏纯白无辜,毒力却超强。

-“虫蚁不吃的才有毒”?

✘毒蝇伞被虫啃过,照样能放倒人类。

-“高温煮熟就没事”?

✘致命鹅膏的毒性成分毒伞肽稳定性很强,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,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。

-“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、栎树上,有毒的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、潮湿的肮脏地带”?

✘蘑菇都倾向于生长在“阴暗潮湿”的地方,环境与其毒性无关!

正确姿势:看见野蘑菇,三“不”保命法

01不采

路边的“野菇”你别采,野外蘑菇再可爱,一律当“毒蘑菇”处理。

02不买

菜市场突然冒出的“野生鲜菇”,再便宜也别心动,来源不明直接pass。

03不吃

家庭聚餐上的“野生蘑菇汤”,就算亲戚拍胸脯保证,也别张嘴!

万一误食?快!别当“忍者”!

发现中毒(恶心呕吐、幻觉幻听、昏迷等),立刻:

1.催吐:大量喝水,用手抠喉咙催吐干净;

2.就医:保留剩余蘑菇或呕吐物,方便医生快速诊断;

3.别等:毒蘑菇中毒可能有“假愈期”(看似好转实则毒素正在攻击脏器),千万别拖延!

最后再唠叨一句:“菇勇”一时爽,躺平一张床。转发这篇,让更多人远离“毒蘑菇刺客”!